正在阅读:“中国共产党在定远”专栏(7):吴圩农民暴动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定远资讯 / 民生热点 / 正文

637228200908056298839231704.gif
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“中国共产党在定远”专栏(7):吴圩农民暴动

转载 廖序新2021/09/29 13:02:45 发布 来源:定远县教育体育局 作者:定远县教育体育局 10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


奋斗百年路.起航新征程

党史学习专题教育

中国共产党在定远

★ 1921-2021 ★

 初

 记

使


导语

从石库门到天安门,从兴业路到复兴路,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、进行的一切斗争、作出的一切牺牲,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。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,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,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,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。忘记初心和使命,我们党就会改变性质、改变颜色,就会失去人民、失去未来

——2020年1月8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


土地革命战争时期

1927年—1937年



1921年7月23日至31日,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。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3人,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。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,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,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。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,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。从此,革命的火种在神州大地广泛传播。那么,革命的圣火是何时、何地、何人传播到定远县的呢,又是怎样传播的呢?下面就让我们带着疑问,来回望这段烽火岁月。




07

吴圩农民暴动

哪里有压迫,哪里就有反抗;哪里有剥削,哪里就有斗争。定远人民自古就有不畏强敌、誓死捍卫家园的革命精神,元朝末年淮西子弟跟随朱元璋的义军征战大江南北,清朝咸丰年间为反对官府腐败定远农民陆遐龄率众揭竿而起,大革命时期朱湾等地组织红枪会成功阻击直鲁军阀赵宪堂部。无数的历史斗争经验告诉我们,只有不怕牺牲,敢于革命,才能换来长治久安。

1931年8月下旬,在定远吴圩刚成立的中共定远县委,便发动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暴动。暴动直接参加者千余人,报名者近万人,亦称“万人红军闹革命”。

吴圩农民暴动总指挥是中共定远县委委员戴国兴。戴国兴,皖西霍山县磨子潭人,1908年3月生,幼年读书聪颖过人。1927年,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六安三农(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),开始接触进步书刊,在学校党组织的教育下,进步很快,当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按照党的指示,戴国兴利用暑假在家乡发展组织,成立农民协会。1930年7月,他与戴绍祥为首,成立了磨子潭苏维埃政权和上千人的赤卫大队,武装反抗当地大土豪潘杰元,后因寡不敌众,暴动失败。1930年8月,遭受通缉。戴国兴利用与六安三农的同学朱家涟等人关系来到吴圩暂避,与吴圩党组织取得了联系。

戴国兴没有因斗争失败而悲观失望,也未因与他一起暴动的战友牺牲而畏缩动摇,而是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大无畏的精神,继续投入到定西南地区火热的革命斗争中。他参与吴圩地区党的活动后,多次提议党要抓武装,组织发展农协会和赤卫队,党组织采纳了他的意见。1931年初,他开始发展农民协会并以防匪自卫的名义组建赤卫队。赤卫队多方筹集武器,一是民间保家用的大刀、长矛、土枪和快枪;二是在党团员和赤卫队内部集资购枪;三是向富户借枪,后来是硬性要枪。不到三个月,赤卫队就收集到50多支步枪和一大批土枪、大刀、红缨枪等。

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的斗争热情,戴国兴编写的《穷儿歌》在县西南广为流传。他还亲自编排文娱节目,利用逢集人多的机会,在街头演出,宣传革命道理。他和李敬德(李奉三)在《贫农泪》节目中扮演父子,深受贫苦农民的欢迎。在戴国兴的带领下,李敬德等一批热血青年积极投身革命宣传活动,为农民暴动做了前期思想动员和精神准备。

1931年上半年,地处江淮分水岭的定西南地区先后发生水旱灾害,粮食歉收,再加上兵灾匪患和国民党的苛捐杂税,广大农民饥寒交迫,无法生存。吴圩地区的党组织适时领导广大饥民开展抗捐税、反高利贷和借粮斗争。借粮的口号是:“给借就借,不借就扒。”一场农民武装革命已箭在弦上。

1931年8月中旬,经长淮特委批准,中共定远县委在吴圩成立,为农民暴动做好了一定的组织准备。

1931年8月19日,县委在吴圩东小朱家召开各支部书记会议。会议开始不久,通讯员吴凤金报告,早香庙部分农民被地主诬告为土匪,国民党定远县警队即来捕捉,恳求保护。县委指派负责军事的刘春山带精干的赤卫队员,携快枪十支,星夜赶往早香庙营救。出发前,戴国兴指示不宜直接与敌对抗,因敌强我弱,只能智取。8月20日晨,刘春山等在早香庙与县警队相遇,发生枪战。赤卫队凭熟悉的地形和群众的帮助,击退敌人。敌人战死一人,被俘一人,丢枪三支,俘虏于当天在早香庙被赤卫队处决。

早香庙反击战取得胜利后,群情高涨,纷纷要求攻打罪大恶极的坝张大地主张再贵圩子。戴国兴认为,时机不成熟,准备不足,应推迟进行。就在县委举棋不定之时,土豪董志银出于打掉张再贵可从中得利之目的,愿与农民武装合力攻打张再贵。县委基于长淮特委催促暴动甚急,加之党组织已经暴露,遂作出攻打坝张的决定。随后,县委进行了战斗部署,要求各支部继续大力筹集枪支粮草,抓紧进行宣传发动,争取让更多民众参加暴动。

戴国兴虽对即刻起义持反对意见,但县委多数委员主张暴动,只好服从并积极参与。8月21日至25日在吴圩、九梓、站岗、卜店、早庙等村庄到处出现:“共产党是穷人的大救星”“红军是穷人的队伍”“打土豪分田地”等标语。一批批热血青年踊跃参加赤卫队(亦称红军),赤卫队总人数达一千人以上,报名参加暴动者在万人以上。

1931年8月23日夜,县委在山人刘召开党团员、赤卫队员等千人大会,董志银兄弟也参加了会议。会议宣布成立红军司令部,戴国兴任政治委员兼暴动总指挥, 县委委员刘春山任副指挥。同时成立赤卫队长淮特委游击大队,刘春山任大队长。最后戴国兴宣布作战计划:先打坝张大地主张再贵,后打吴圩大地主吴少臣,夺取枪支扩大武装。再伺机攻打并占领定城,成立苏维埃政权,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。

会后,起义队伍由刘春山率领,于当夜12时许,层层包围了张再贵住地。不料,张再贵已提前得到情报,举家外逃。愤怒的农民武装先破仓分粮,后放火烧毁了张再贵的房舍。队伍回到山人刘,天已破晓。戴国兴再次召集赤卫队各中、小队长会议,要求大家继续筹集枪支弹药和粮草,进一步扩大武装力量,随时迎击敌人的反攻。

暴动的消息不胫而走,周围的地主老财无不惊恐万状,当地国民党政府如临灭顶之灾。定远县长张元群向省政府惊呼:“我邑西南愚民蠢动,哄传共党插手,煽动暴乱,恳祈速派大军进剿,防患未然。否则,匪祸弥蔓,恐难收拾”。

张再贵逃跑后,贿通县保安大队,又与吴少臣联手,纠集了有上千人和几百支枪的反动武装。8月26日,张慕韩(张再贵的儿子,担任过国民党营、团长)带领反动武装,从东、北、南三面包剿县委所在地山人刘。敌人到达前,县委已接到情报,并通知各地赤卫队,火速集中迎敌。由于赤卫队员居住分散,一时难以聚齐,敌军越来越近,县委只能组织就近的赤卫队员边战边撤。

戴国兴带领几十名赤卫队员,顽强反击,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过大,当退至西北荒地吴村时,赤卫队内部的奸细吴厚业及其子吴传富(早被大地主吴少臣收买)趁我不备,用九节鞭、铁叉、铁锹打死了戴国兴。戴国兴壮志未酬,血洒定远,殉难时年仅24岁。在就义的瞬间,他仍高呼:“中国共产党万岁!”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忠贞不渝、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。凶残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悬挂示众数日,路过的百姓无不为之落泪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戴国兴战斗过的地方山人刘被命名为“国兴乡”。1971年,吴圩农民暴动参加者李奉三,为纪念吴圩暴动40周年兼悼戴国兴,挥毫作诗“一唱雄鸡破晓天,曲阳星火正燎原,为民除暴何辞死,血洒吴圩四十年。”上世纪80年代,安徽省政府追认戴国兴为革命烈士。

震惊皖东的吴圩农民暴动虽因敌强我弱而失败,但它是党领导下的定远人民,用革命的手段,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次勇敢尝试。吴圩农民暴动从当时来说,无论是政治上、组织上、军事上,还是时机上都是不成熟的。县委在政治上受“左倾”盲动错误思想影响,行动过急;组织上区级机构不健全,很多地方基层党组织尚未建立;军事上斗争准备不充分,赤卫队过于分散,缺少战斗经验;时机上县委从成立到领导农民暴动不足十天时间,各部门工作尚未得到有效磨合,面对敌人反击缺少谋划,不具备对敌公开斗争的条件。吴圩农民暴动打响了定远人民武装反抗国民政府腐朽统治的第一枪,它狠煞了地主老财的威风,大长了革命人民的志气,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,为此后的定远人民革命斗争播下了火种。


图文:李发武


【来源:定远县教育体育局】
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 邮箱地址:400@m6m.cn



已有0人点赞

微信公众号图片.jpg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