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阅读:定远:建设高标准农田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定远资讯 / 民生热点 / 正文

637228200908056298839231704.gif
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定远:建设高标准农田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

转载 廖序新2021/12/25 12:10:29 发布 来源:定远县人民政府发布 作者:定远县人民政府发布 10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

连日来,定远县西卅店镇幸福村1.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,挖掘机、推土机等50多台大小机械正在加紧作业。

今年,定远县计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面积15万亩,项目总投资3.38亿元。结合“两区”划定、现代农业发展、人居环境整治及美好乡村建设等实际情况,今年,该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确定在定城镇斋朗村,西卅店镇幸福村等9个乡镇13个村进行。项目从10月15日全面启动以来,该县抓住四季度农田建设的黄金期,压实各参建单位责任,开展 “百日大会战”行动,树立“开工即决战、起步即冲刺”的理念,倒排工期、挂图作战,做到土地平整、挖塘筑路、修整沟渠等任务齐头并进。同时,强化项目管理,全面实行“日报告、周巡查、周通报、半月调度”制度;加强廉政建设,充分发挥纪检监督作用,邀请驻局纪检组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,努力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做成“阳光工程”“廉洁工程”。至12月8日,该县已完成今年工程总量的70%,预计到明年1月底,将全面完工。

据定远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韩邦林介绍,“十二五”以来,定远县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35万亩,占耕地总面积的49.1%。此举改善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,解决了长期以来灌排水系不畅、工程不配套、道路不宜机、农村环境杂乱等问题,推进了田、水、林、路、点综合配套,建成了一批“田成方、林成网、路相通、渠相连、旱能灌、涝能排”的基本农田,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提升,为集约化生产、机械化作业、产业化经营夯实了基础,对保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、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。


聚焦农田现状 在规划布局上突出“高”字
定远县是产粮大县,然而,农业基础薄弱,设施老化失修、功能退化等瓶颈,曾制约着粮食稳产高产和农业现代化发展。为此,定远县聚焦农田现状,对症下药。

坚持高标准设计。该县通过民主决策、民主规划、民主管理,重点对灌溉排水、土地平整、田间道路、农田输配电等工程进行统一设计,确保一次性高标准建设到位。项目设计进场前召开村民大会,广泛征求村民对项目建设的意见。规划设计草图出来后,再次召开村民大会确认建设内容,尽力做到精准规划设计。

坚持高质量建设。针对丘陵地形特点,该县因地制宜确定工程建设内容,强化小块耕地归并平整,建设宜机化农田;严格控制设施和硬化路面占地比例,剥离的耕作层要求回填再利用等。高质量改造中低产田,加强耕地整理,形成优质、抗旱防涝、高产稳产、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,大幅度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。

聚焦工程管理 在过程监管上突出“严”字

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该县严格落实国家、省、市等文件要求,规范操作流程,加强项目管理,确保工程建设质量。


多方监管,严把工程质量关。该县严格落实项目“四制”要求,依照建设规范,狠抓现场管理;实行“项目法人、施工监理、项目区群众、第三方检测”四方共同监管;村组织群众代表参与工程建设的过程监管,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;群众代表负责本区域内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矛盾协调处理,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,保障施工进度。监理单位、第三方检测和跟踪审计单位时时跟进,旁站记录,送检原材料。同时业主单位不定期到实施点开展检查,做好监管工作,确保工程质量,满足群众需求,让群众放心。


规范流程,严把资金拨付关。该县严格执行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,强化资金管理,专款专用专账核算、专人管理,严禁以任何理由滞留、挤占和挪用国家建设项目资金,严格资金拨付程序,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运行,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。

聚焦创新结合 在建设理念上突出“融”字
定远县发挥高标准农田牵引作用,注重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,做到建好农田,用好农田,提升效益。

推动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融合,把种养基地做大。优先将全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“两区”划定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纳入高标建设范围。全力改善农田基础设施,为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基。2019年连江镇三甲村项目区,结合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“稻虾共作”面积0.4万亩,推动了该镇打造集中连片的万亩连片“稻虾共作”示范基地建设,项目区实现“一田双收,稻虾双羸,生态绿色”模式,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,带动了种养基地做大。

推动与人居环境整治相融合,把生活环境做美。注重农田基础设施与村庄环境相配套,做好路、水、林、田四个方面的文章,发挥高标准农田的生态功能,使农民群众生产水平、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和提升,助推美好乡村建设。

推动与脱贫攻坚相融合,把增收渠道做宽。把贫困村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项目,通过项目实施,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推进小田改大田,解决耕地“碎片化”问题,提高耕地综合产能。项目建设过程中引导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单位,优先安排当地贫困户参与工程施工。适应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求,将建设后的耕地整体流转,向受让方收取管理费,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。项目建设加快了土地规模流转步伐,推高了土地流转费,充分挖掘了农业产业扶贫效益,做大了综合高效利用的“蛋糕”,让“高效田”变“致富田”。

推动与农村改革相融合,把综合效益做实。在实施过程中聚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“三变改革”相融合,推行“确份不确界,确地不确田”,不再确界到户,将平整过的土地整体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,深化建立与企业利益链接机制,提高农民收入,壮大村集体经济,经济合作社、村民共同入股公司,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,实现利益共享。

2019年西卅店镇幸福村项目结合“三变改革”将土地资源变资产,农民变股民,提升了土地价值,实现了群众稳定增收。(编辑:许蓓蓓


【来源:安徽日报客户端
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 邮箱地址:400@m6m.cn



已有0人点赞

微信公众号图片.jpg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